首页 > 曼顿阅读 > 精典书摘

曼顿阅读

及时抽身 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他们凡事争、抢、夺,却从没有想到过让、退.事实上,那些在生活中懂得"退"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有一条大河,河水波浪翻滚.河上有一座独桥,桥很窄,仅用一根圆木搭成.


有一天,两只小山羊分别从河两岸走上桥,到了桥中间两只山羊相遇了.但因桥面太窄,谁也无法通过,而这两只山羊谁也不肯退让。结果,两只山羊在桥上用角顶撞起来,双方互不示弱,拼死相抵,最终双双跌落桥下,被河水吞没了.


这则寓言很简单,但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在狭窄的路口处,不妨让别人先行,自己退让一步.表面看来,自己吃亏,但实际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让,势必会两败俱伤,倒不如稍作退让,免去麻烦.


人毕竟是羔羊所不能比拟的,于是有人说:"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确实,这种做法明为退,实为进,是一种比较圆熟的做法.一条道路本就狭窄,再加上拥挤更是无处下脚,若是自己退一步让人先走,那么自己也就相当于有了两步的余地,可以轻松走路.两相对照,自然是应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做法.


《老子》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大意是:始终保持半盈的状态,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砺锋芒,欲使之光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滴至的金银珠玉,很难水怛地寸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功成名就则隐退,此乃天理.


这是劝诫人们功成名就、官显位尊后,应该辞去高位,退而赋闲,也即退一步海阔天空.否则,人心会倦怠,业绩也不会进展.不久之后,说不定反会因芝麻小事而被困,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史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的范雎本是魏国人,后来他到了秦国.他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策略,深为昭王所赏识,于是把他升为宰相.但是他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这件事使范雎意志消沉.


根据秦国的法律,只要被推荐的人出了纰漏,推荐的人也要受到连坐的处分.但是秦昭王并没有问罪范雎,这使得他心情更加沉重.


有一次,秦昭王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


秦昭王的意思原为刺激范雎,要他振作起来再为国家效力.可是范雎心中另有所想,因而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感到十分恐慌.


恰好这时有个叫蔡泽的辩土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给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冬;冬天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给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丶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一久,恐有不测,应该把它让给别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范雎听后,大受启发,便立刻引退,并且推荐票泽继任宰相.这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晚节,而且也表现出他大度无私的精神风貌.


后来,蔡泽就宰相位,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宰相的宝座而做了范雎第二.可见有高尚气节的君子,都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在适当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退出舞台,为后来者提供发挥的余地.


很多时候,"退"不是一种怯懦,也不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而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学会了退,才能保自己一生平安,才能为自己赢得好的声誉。 


下一篇:多反省自己 少怪罪他人

上一篇:心胸豁达 要有容人之量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