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曼顿阅读 > 精典书摘

曼顿阅读

唯有埋头,才能出头

古人曾说:"凡事要留余地".换言之,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为对方留一条后退之路,不能将他往绝路上逼,因为事情总是在不断发展盐化叫,谁也个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风顺水.当你为对方留余地,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生路.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狮子发现了一只小鹿,便凶狠地向它扑去.小鹿见状,撒腿就跑.不料,慌忙之下,小鹿掉入一口井中.


井水离地面有两米多高.小鹿在井水里拼命扑腾着,想跳到地面上来.


狮子跑了过来,见状便捡起一根木棍,趴在井边,使劲地扎井中的小鹿.小鹿逃生不得,情急之下紧紧地抱住了木棍,想抓住木棍爬上来.狮子大为恼火,它拼命往回抽木棍,想摆脱小鹿,哪知小鹿却死死抓住木棍不放.狮子急了,为了抽回木棍,它便把身子往前倾了倾,却没想到身体失衡,一下子也掉进了水井里.


凡事都不能把别人往死里逼,而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果做事太过分,没有分寸,只想着把对手往悬崖下逼,那么,先掉下悬崖的往往是你自己.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其中魏国势力最大,魏惠王野心勃勃,意图称霸天下,于是四处招贤纳士,收罗人才.


庞涓和孙膑同为当世高人鬼谷子的弟子.两个人在鬼谷子们指导之下,文韬武略无所不习,成为当时的奇才.但庞涓为人心浮气躁,在学艺未得大成之时,便急欲立功扬名.于是便下山投奔魏国.在魏国,庞涓深得魏惠王信任,授封为大将军.他用学得的本领训练兵马,在与卫、宋、鲁、齐等国的交战中,屡战屡胜,备受魏国朝野尊重.


不久,孙膑也学成下山.他德才兼备,智谋非凡,是个百世难遇的奇才.下山之初,因为没有根基,所以孙膑也前往魏国.


魏惠王得到消息,便征询庞涓的意见.庞涓心知自身逊孙膑一筹,便说:"孙膑是齐国人,我们如今与齐国为敌,他若来了,恐怕有所不妥."魏王说:"如此说来,外国人就不能用了?"庞涓无奈,只得同让孙膑前来.


孙膑来到魏国,一谈之下,魏王就知道孙膑更有将帅之才,就想拜他为副军师,协助庞涓行事.庞涓听了忙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可在我的手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让位于他."实际上,这是个计谋.庞涓是为了不让孙膑与之争权,然后再伺机陷害.而孙膑还以为庞涓一片真心,对他十分感激.


庞涓原以为孙膑一家人都在齐国,因而不会在魏国久留,便试探着问他:"你怎么不把家里人接来住呢?"孙膑说:"家里人非亡即散,哪里还能接来呢?"庞涓一听,顿时一惊.他想,如果孙膑真在魏国待下去,自己的地位可真是岌岌可危了.


事后,一个齐国人捎来了孙膑的家书,大意是让他回去.孙膑回了一封信,言称自己已在魏国做了客卿,不能随便走.凑巧的是,孙膑的回信竟被魏国人搜出来,呈给了魏王.魏王便问庞涓如何处置此事.庞涓一见机会来了,应答道:"孙膑是大有才能之人,如果回到齐国,对魏国十分不利.我先去劝,如果他愿意留下,那就罢了,如果不愿意,那就交由我来处理."魏王同意了,


庞涓当然没有劝孙膑,而是对他说:"听说你收到一封家信,怎么不回去看看呢?"孙膑说:"只怕不妥."庞涓大包大揽,劝孙膑可放心探亲,孙膑颇为感动.第二天,便向魏王告假.


魏王一听孙膑要回乡,便称他私通齐国,命庞涓审问.庞涓故作惊讶,先放了孙膑,又假装向魏王求情.尔后,又神色慌张地向孙膑解释,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住了孙膑的性命,但黥刑和髌刑却不能免除.于是,孙膑脸上刺字,髌骨被剔,终身残废.


后来,庞涓的阴谋被人揭破,孙膑装疯逃出魔掌.在马陵之战中,孙膑率军大败庞涓.庞涓终于为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中重的代价.


假如庞涓没有一次又一次地把孙膑往死里逼,他会有后来的为悲惨结局吗?当然不会.可见,一个人的最终结局与他的为人处世的万法气瓶很大的关系.如果懂得为别人留余地,在自己为难时,对方也会放你一马;如果平时喜欢把人往绝境上推,这样的人最后也没有多少活路.

下一篇:收敛锋芒 掩盖锐气

上一篇: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生路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