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新闻中心

东莞市设29个食药分局监管食品药品

东莞阳光网 | 发布日期:2014/1/17 | 【字体:

    定为正科级别,设置117名编制,市食药监管局原有6个直属分局被撤销

    28个镇(街道、松山湖)和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重点发展区)将组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定为正科级别,设置117名编制。昨日,记者从市政府召开的全市镇街(园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组建工作动员大会上获悉,全市共29个分局要求于下个月15日前全面完成组建工作,3月1日开始正式履行职责。

  会上,副市长喻丽君表示,食药分局的组建,将真正实现“大食品药品”监管前移,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无空白、监管不缺位、查处不延时的格局。

 

    形成“市局-稽查局-镇街分局”新格局

    动员大会上,市编办副主任王子健作情况说明时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实现对食品药品的集中统一监管,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管理问题。“去年12月,市食药监管局新‘三定’方案出台,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配置、编制配备等实现了较大突破。”

    据了解,依照新“三定”方案,市食药监管局机关设13个内设机构,与原来相比增加了4个;改稽查分局为稽查局,下设三个正科级稽查大队;撤销原来6个直属分局,在28个镇(街道、松山湖)和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重点发展区)分别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同时,原有食品药品监督站继续保留。改革到位后,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形成“市局-稽查局(稽查大队)-镇街分局(监督站)”的新格局,全市食药监管行政执法编制配备总体翻了一番。

 

    分局与原食品药品监督站合署办公

    据市食药监管局下发的《各镇(街道、松山湖)食品药品监管分局组建工作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属于正科级,为市食药监管局的派出机构。其中,水乡分局由市食药监管局直接管理,其他28个分局人财物下放给各镇(街道、松山湖)管理,其主要领导由各镇(街道、松山湖)党委(工委)征得市局同意后按程序任免,业务上接受市局的指导和监管。麻涌镇、中堂镇、望牛墩镇、洪梅镇、道滘镇食品药品监督站的设置维持不变。

    市食药监管局局长陈锡江表示,各分局组建后,将与原食品药品监督站合署办公;而根据指导意见,市局会逐步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部分管理权限移交镇街(园区)政府,着力构建市、镇食品药品监管新格局。“根据全市改革部署,市镇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于3月1日起同步承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含酒类食品)监管职责。”

 

    分局组建须在下月15日前完成


    “这次,市委市政府组建食药监管分局,并在全市人员编制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一定幅度增加了食药监管系统人员编制,将之全部充实到分局,以保障全市食药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食药监管工作的重视、决心和期望。”喻丽君讲话时指出,食药监管分局的组建,真正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前移,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无空白、监管不缺位、查处不延时;对于深化食药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食药监管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分局组建必须在2月15日前完成,3月1日前必须顺利履职。”最后,喻丽君强调,市委市政府已将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列入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为此各单位也要未雨绸缪将之列入镇街(园区)议事日程,做好各项工作。

 

  行政执法队伍翻番,人手仍不够

  根据“三定”方案,职能调整后,人员配备上也会有大变化,全市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编制配备总体翻了一番。

  记者查阅发现,29个分局的人员编制配备共117人,编制分配为各个分局设1名局长,有4名执法编制的镇街增设副局长1名。

  “我们之前的编制是102人左右,所以人员确实增加了一倍。”市食药局有关负责人说,分局的设立确实能改变以往基层监管薄弱的问题,但是,一个分局4~6人的人员配备确实难以应对庞大的监管职责,“因此,原来的监督站仍然保留,充实监管队伍。”

  不过,市食药局也表示,希望争取监管队伍至少要按常住人口数万分之0.8的比例配备政府聘员。

  “以常住人口800万来算,大约需要总人数640人,不过,现在算上所有的编制加监督站的人员也差不多才半数。”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差距仍然很大。

 

  食品监管压力大,将选专业人才

  职能调整后,市食药局将管起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等新领域,除监管队伍数量问题,监管队伍的专业性、技术力量是否能与之匹配?

  “这个也确实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压力还是比较大。”市食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压力相对较小,“因为质监局一个相关科室的10名工作人员以及30几个巡查员都全部转到了食药监系统,因此,影响不大,只是需要一个磨合期。”

  目前,令市食药局较为担心的要数食品的流通领域。“全市流通领域涉及食品的经营企业有10几万家,而且大小不一,监管对象比较大。”该负责人说,以前这个环节的监管主要下沉到了各工商分局,职能转移后,目前,食药局系统比较缺乏相关背景的人员,“不过,好在,流通领域的食品监管已是终端,技术性相对没有食品加工生产环节强。接下来,将会在食品流通领域充实有相关背景的监管人员。”

 

  特别提醒

  招人:将优先考虑专业技能

  昨日会上,市食药局局长陈锡江也透露,各食药分局职位设置、人员需求明确后,首次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将纳入全市2014年公招计划,由市人力资源局统一组织,市食药局会同各镇街共同拟定招录条件,将优先考虑具备专业基础和技能、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

  从全市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来看,市食药局也提出了要求,“力争具有公共卫生、预防医学、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学、法律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不低于70%;本科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不低于85%。”

在线客服